粵港澳合作空氣改善PM按年減一成 惟臭氧濃度較11年前高21%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6/27 16:27

分享:

分享:

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指,珠三角去年的空氣質素持續改善,惟去年的臭氧濃度年均值仍較2006年高21%。(香港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本港空氣質素有部份受鄰近區域的排放影響。環保署指,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今日(27日)發布2018年監測報告,報告反映珠三角去年的空氣質素持續改善。惟去年的臭氧濃度年均值仍較2006年高21%,反映區內的光化學污染尚待改善。

監測網絡於2005年啟動,監察報告指,與前年相比去年珠三角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一氧化碳、可吸入顆粒物及細顆粒物的濃度年均值分別下降18%、3%、6%、4%及10%;與2006年相比,去年錄得的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年均值分別下降81%和36%,同期二氧化氮濃度年均值亦下降28%,認為粵港澳推行的減排措施已逐步改善珠三角區域的整體空氣質素。

為持續改善區域空氣質素及光化學污染問題,粵港兩地政府已開展《2020年後區域空氣污染物減排目標和濃度水平研究》,以制訂2020年後的減排目標;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亦持續推出和落實多項減排措施。

香港推行了多項涵蓋海陸交通、發電廠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管制措施,以持續改善空氣質素;而廣東省去年發布《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》、印發實施《廣東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畫(2018-2020年)》和《廣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方案(2018-2020年)》,提出到明年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等。

其中新受理的環評建設項目包括鋼鐵、石化、水泥行業須符合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、全省銷售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油、柴油,全面推進公交電動化,實施「散亂污」工業企業場所綜合整治,開展揮發性有機物聯合督查等。